近日,平安证券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据多位网络博主爆料,平安证券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涉及外包人员、正式员工、领导等多个层级,裁员规模涵盖IT、投行、债权等多个部门。更有消息称,明年裁员比例可能高达30%以上,投行部门更是采取了不续签三年和六年合同的强硬措施。
图片系网传截图
据Choice终端数据显示,平安证券在中证协登记的从业人员数量从2023年末的4,244人微降至2024年8月2日的4,184人,仅减少60人,降幅为1.41%。这一数据似乎与传闻中的大规模裁员有所出入。不过该数据有所滞后,是否如网传的大量裁员,目前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平安证券的人员调整呈现出明显的取舍倾向:一般证券业务人员和证券经纪人分别减少51人和54人,而分析师、投资顾问、保荐代表人则有所增加,分别增加9人、17人和19人。
此外,金融人事mini公众号近日爆料称,民生证券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执行委员会副主席杨卫东将带原民生证券投行团队成员一起跳槽平安证券,并拟任分管投行的高管。机构之家通过查阅中证协从业人员公示系统,发现近期确实有一位来自民生证券的保荐代表人加入了平安证券。这位名叫方健铭的保代于2024年7月31日正式登记为平安证券的保荐代表人。除方健铭外,暂未发现其他民生证券保代近期转入平安证券。
这些迹象是否意味着平安证券正在进行业务重心的战略性转移?公司似乎正在精简传统业务人员,同时加强研究、投行、财富管理的人才储备。
从猛增到急刹:平安证券的狼性人才策略
2021年,在经历了2019年、2020年营收36.56%、16.90%的高速增长后,平安证券大幅扩张人员。员工人数由2020年的3690人增加至2021年的4784人,同比增加29.65%,2021年当年营收增长20.79%,创下164.49亿元的营收历史新高。此后的2022年、2023年平安证券持续进行人员扩张,分别增长了1.67%以及8.14%,到2023年为5260人。
平安证券员工总人数及同比增速资料来源:Wind
然而,数据显示,平安证券营收已连续两年下滑,从2021年的164.49亿元降至2023年的105.56亿元,累计下跌幅度高达35.8%。
从收入结构来看,平安证券多业务承压。根据Wind数据,2023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最大营收来源,创收38.61亿元,较2021年的高点49.42亿元下降21.88%;资管手续费净收入3.82亿元,较2021年下降22.99%;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8.84亿元,较2021年下降19.28%;利息净收入19.49亿元,下降5.07%;而自营业务收入27.67亿元,同比增长40%。也就是说2021、2022年主要是自营业务冲抵了一部分传统业务的下滑压力。
平安证券主要业务收入(亿元)资料来源:Wind
面对业绩压力,公司是否选择了裁员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减少成本?大裁员传闻如果属实是否反映了公司缺乏长远规划和社会责任感?
“平安系”在金融界以其"狼性"文化广为人知,这一特质在其旗下的平安证券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纵观平安证券的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随市场起伏而波动的人才曲线。在行情大好之时,大肆招兵买马,当市场调整时,又毫不犹豫地精简人员,收缩阵线。
据证券日报报道,早在2012年3月,平安证券就曾大刀阔斧地重组其研究所。当时,近20多位分析师突然接到裁员通知,公司将覆盖的30个细分研究领域骤然缩减至16个,仅保留13个重点行业的分析师。
这种激进的人才策略在近年来愈发明显。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平安证券的员工规模从3357人迅速膨胀至3597人,展现出强劲的扩张势头。然而,仅仅一年之后,2018年的员工人数迅速收缩至3526人,减少1.97%。这种快速的收缩与扩张,无疑体现了平安证券"狼性"文化的特征——快速进攻,果断撤退。
“狼性”高压管理,引发大量吐槽
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安证券的"狼性"文化似乎已经深入骨髓。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公司的工作氛围,描述了高压的业绩考核、频繁的PUA行为、以及严苛的考勤制度。
有员工表示,"天天追电访,天天都在pua,任凭你是大罗神仙也很难在这里得到赏识"。
图片系网传截图
还有网友揭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细节:"它家每天早上八点半打卡,然后大部分人都没有固定工位(就是座位上有名字),还有晨会,全部要站起来看电视里面放的平安集团发生的一些事情,上班中间进出大楼也要刷卡,如果出去超过一个小时还是多久,刷卡进来之后会显示考勤异常,反正规矩蛮多的,可能这是企业文化吧。"
图片系网传截图
此外,有投行员工反映,公司在降薪的同时还严格控制报销,甚至出现了员工垫付差旅费半年不给报销的情况。如果属实,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员工权益,也可能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吸引力。
作为行业领先的证券公司无息配资,平安证券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公司的裁员决策不仅关乎数千名员工的切身利益,也可能对整个证券行业产生示范效应。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其企业文化和人才策略,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员工福祉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只有股东利益、员工福祉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股票开户配资观点